Suche
Schließen Sie dieses Suchfeld.

registrieren

[有片]翁忻怡從車禍廢墟到公益先鋒的奮鬥

翁忻怡從車禍廢墟到公益先鋒的奮鬥

一場改變命運的車禍

2020年10月,廣西南寧女孩翁忻怡與閨蜜前往三亞旅遊,這本該是一場尋常的免稅店購物之旅,卻成了她人生軌跡的徹底轉折點。在返程路上,閨蜜駕駛的租賃保時捷在限速100公里/小時的高速路段以178公里/時速超速行駛,車輛失控撞上護欄。

坐在副駕的翁忻怡被鋼管貫穿,左手、左腿當場血肉模糊。

救護車鳴笛 47 分鐘才抵達三亞 301 醫院,醫生開出病危通知——「大量失血、骨盆粉碎、左手左腿缺血性壞死」。
這一段還原車禍瞬間:汽油味、金屬味、塑膠味混作一團;她聽見閨蜜在電話那頭喊「救命」,卻無法回頭。手術燈亮了又滅,滅了又亮,五次截肢手術簽字,父親的手抖到筆都握不穩。

這場事故中,閨蜜被認定為主要責任方,翁忻怡雖為無責方,卻承擔了最直接也最慘痛的後果——她從此失去了自己的左臂和左腿。當時年僅25歲的翁忻怡,在最好的年紀遭遇了最嚴重的創傷,從此開啟了一段常人難以想像的涅槃重生之旅。

翁忻怡從車禍廢墟到公益先鋒的奮鬥
翁忻怡從車禍廢墟到公益先鋒的奮鬥

第一章 至暗時刻:從破碎身體到破碎心靈

1.1 漫長而痛苦的手術之路

車禍發生後,翁忻怡在ICU裡昏迷了13天,經歷了3次心臟驟停,14次全麻手術和無數次傷口清創。當她第一次恢復意識時,喉嚨插著管無法發聲,身體動彈不得,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左手”沒了”。醫生和家人曾極力想保住她的左腿,”多保住一條腿,就多一些希望”。但一個半月後,由於組織壞死和嚴重感染,截肢成了唯一的選擇。

得知還是要截左腿,媽媽哭得快昏過去,一度拒絕在同意書上簽字。翁忻怡卻主動做了媽媽的開解工作:”假肢技術已經很成熟了。”媽媽每次說起這個場景都忍不住流眼淚:”好像是我截肢一樣。”

翁忻怡從車禍廢墟到公益先鋒的奮鬥
翁忻怡從車禍廢墟到公益先鋒的奮鬥

1.2 心理創傷與情感拋棄

肉體上的痛苦尚未緩解,心理上的打擊接踵而至。還在病床上時,翁忻怡就對男友說能接受分手,”畢竟,誰會接受一個殘缺的人呢?”但被拋棄的感覺比想象中更難承受——男友離開醫院後態度越來越淡,並很快開始了新的感情。翁忻怡只能默默流眼淚,記得男生最後對自己說:”我只是個普通的男孩,只想过快乐的生活,对不起。”

翁忻怡從車禍廢墟到公益先鋒的奮鬥
翁忻怡從車禍廢墟到公益先鋒的奮鬥

更讓她難以接受的是閨蜜一家的態度。她剛做完截肢手術,閨蜜家裡就打來電話,告知她醫藥費將不再承擔。當時車禍發生近兩個月,翁忻怡還沒見過閨蜜。她們以前是那樣親密,是十五六歲就相識的玩伴。

長期積壓的情緒終於爆發,轉到普通病房的第一天,她就哭著跟爸爸說:”我實在受不了了,我需要心理醫生!”那是事發以來她第一次、也是最徹底的崩潰。

翁忻怡從車禍廢墟到公益先鋒的奮鬥
翁忻怡從車禍廢墟到公益先鋒的奮鬥

1.3 學習重新”生活”

截肢後患處反復發炎,她在醫院又住了大半年,大部分時候只能躺著,連上廁所都要別人幫忙。幻肢痛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困擾著她,這是截肢患者術後常見的並發症,”總感覺它們還在”,並且伴有切割和撕裂樣的痛感。

為了證明”不是廢物”,翁忻怡沒少和自己較勁。她用僅有的一只手洗碗,幾個碗洗了半小時;搶著拖地,卻因一條腿不好掌握平衡而摔倒;嘗試獨立上廁所,從廁所門口蹦到馬桶邊卻摔進了縫隙裡。她花了整整一年時間才終於能獨立上廁所和洗澡——對普通人來說極其輕易的兩件事,她卻吃力極了,上完廁所累出一頭汗,洗澡則要花費將近一個小時。

翁忻怡從車禍廢墟到公益先鋒的奮鬥
翁忻怡從車禍廢墟到公益先鋒的奮鬥

第二章 重生之路:從接納自我到幫助他人

2.1 接納與適應:成為”翁右右”

康復訓練的3年,翁忻怡與身體極限死磕。為了重新學會走路,她每天重複數百次假肢適配訓練,摔倒、站起、再摔倒。她將2021年10月25日定為”重生日“,在社交平台記錄自己”重生”、學步的過程,並給自己起名”翁右右”:”雖然我失去了左臂左腿,但是我依然會用右手右腿好好生活。”

與許多肢障者不同,翁忻怡拒絕隱藏自己的假肢,而是選擇將它們裝扮得炫酷亮眼。她很少穿長褲,短裙下露出的接受腔除了常見的黑灰色,還專門定制了藍色的星空款和金黃色的五星款,灰色鋼柱她也貼上一圈碎鑽。她還準備了更顯眼的裝備——鏤空的3D打印外殼,五顏六色的車尾燈,讓假肢多了些”賽博朋克”的味道。

“它作為我身體的一部分,如果我都排斥它,怎麼要求別人接納它?我要大大方方把它展示出來。”

翁忻怡從車禍廢墟到公益先鋒的奮鬥
翁忻怡從車禍廢墟到公益先鋒的奮鬥

2.2 創業起步:從瑜伽服到洗鞋工廠

康復後,翁忻怡的求職之路布滿荊棘,一次次滿懷希望投遞簡歷,卻一直沒有滿意的結果。轉機出現在2023年——此前熱愛健身的她,常從廣東一家瑜伽服廠商進貨網售。廠商老闆偶然從新聞報道中得知她的遭遇,深受觸動,主動邀請她到廣州合伙經營公司。

憑藉流利的英語和對時尚潮流的敏銳嗅覺,翁忻怡迅速在事業中找到新支點。翻閱國外時尚雜誌時捕捉到的靈感,經她建議轉化為產品,常能引爆市場成為”爆款”。更令人驚嘆的是,她親自走上T台,與專業模特並肩,自信演繹自家品牌的潮流瑜伽服。

賺得第一桶金後,翁忻怡的目光投向了更廣闊的天地。2023年,她敏銳捕捉到“懶人經濟“的潛力,在廣州市番禺區譽山智創園創立了一家洗鞋工廠。”洗鞋是很多年輕人的剛需,”她談起開洗鞋工廠的初衷,”成立洗鞋店,既能為年輕人節省時間做更重要的事,更重要的是,我也能帶著一些殘障伙伴一起創業。

翁忻怡從車禍廢墟到公益先鋒的奮鬥
翁忻怡從車禍廢墟到公益先鋒的奮鬥

2023 年 3 月,南寧市郊 300 坪廠房掛牌「右右洗鞋」。
‧ 生產線:改裝低台面輸送帶,方便輪椅操作。
‧ 培訓:單手綁鞋帶 15 秒完成、單腳踩刷機平衡術。
‧ 數據:一年清洗 120,000 雙鞋,其中 8,000 雙公益單。
員工阿志(小兒麻痺)說:「以前我去應徵,老闆一看我的腿就說『我們不缺人』;現在,我一天能洗 80 雙鞋。」

重生日記:把痛苦折成紙飛機
每年 10 月 25 日,她都在社群發一篇「重生週年報告」。
2021 主題:原諒——她回到車禍地點,放下一束天堂鳥。
2022 主題:界線——她決定起訴閨蜜,追討 300 萬醫療費。
2023 主題:擴散——洗鞋廠第二家分店落腳桂林,預計再聘 20 位身障者。
文末,她寫:「如果人生是一雙髒鞋,我願意當那個把它洗乾淨的人,再讓它繼續上路。」

翁忻怡從車禍廢墟到公益先鋒的奮鬥
翁忻怡從車禍廢墟到公益先鋒的奮鬥

2.3 助殘就業:創造包容的工作環境

深知殘障人士求職的艱辛,翁忻怡堅定地將”殘障融合“寫入公司基因。如今,她的洗鞋工廠10人團隊中,一半是殘障員工。她用心為每個人找到最合適的崗位:聽障伙伴負責嘈雜的噴槍操作區,言語障礙者安排在無需溝通的沖洗區,成骨不全症患者負責分揀鞋品,小兒麻痺症患者擔任質檢員。當工廠效益良好時,員工月薪可達6000元。

“給殘障人士工作機會絕非施捨,讓他們在真實的就業場景中,用自己的勞動換取成果,感受那份踏實的尊嚴和價值,這才是真正的幫助。他們不需要憐憫,他們渴望的是被看見、被認可,渴望實現社會價值與人生價值的平等機會。人,只要活在希望裡,就永遠不會垮!”

翁忻怡從車禍廢墟到公益先鋒的奮鬥
翁忻怡從車禍廢墟到公益先鋒的奮鬥
翁忻怡從車禍廢墟到公益先鋒的奮鬥
翁忻怡從車禍廢墟到公益先鋒的奮鬥

第三章 傳遞微光:從自助到助人的生命循環

3.1 幫助白血病女孩:從個人捐款到全網接力

2023年2月,一則關於白血病患兒菲菲頑強抗病的故事觸動了翁忻怡。菲菲6歲時父母離異,9歲時被確診患有急性髓系白血病,經過多次化療,和爸爸成功配型後,完成骨髓移植手術,至今已經頑強地抗白4年。

翁忻怡立刻聯繫菲菲的姑姑廖藝,個人捐贈6萬元,並通過自媒體發動粉絲籌集80萬元善款,幫助菲菲完成了關鍵的骨髓移植。當翁忻怡應邀到菲菲家做客時,小菲菲一見面就跪下,含淚說道:”右右姐姐,我沒有什麼能回報你的,只有一拜。如果沒有你,可能已經沒有我了。”

翁忻怡從車禍廢墟到公益先鋒的奮鬥
翁忻怡從車禍廢墟到公益先鋒的奮鬥

3.2 返鄉創業:將助殘模式帶回家鄉

廣州的事業發展穩定,但翁忻怡心裡始終牽掛著廣西老家。當南寧市殘疾人勞動就業服務指導中心向她拋出橄欖枝時,”返鄉創業+助殘模式複製”的藍圖,在她腦海裡逐漸清晰。她考察家鄉殘障群體就業的需求,計劃把洗鞋廠模式本土化:”廣西有那麼多殘障伙伴,我想給他們也造一個工作的地方。”

從場地對接、政策適配到殘障員工招募,每一步都飽含期待——這一次,她要讓公益種子在家鄉土地上長成森林。

翁忻怡從車禍廢墟到公益先鋒的奮鬥
翁忻怡從車禍廢墟到公益先鋒的奮鬥

第四章 生命意義:從受害者到助人者的蛻變

4.1 心態轉變:從自我懷疑到自信自強

翁忻怡的勵志故事,是生命最動人的循環。被命運痛擊時,學會與苦難和解;當自己發光時,記得為他人掌燈。她認為心態轉變最為關鍵:”聽再多雞湯沒用,自己想’擺爛’,沒人幫得了你;但你不放棄、有決心做事,機會就來了,它總向著有正能量、有力量的人靠近。”

天助自助者,自己的覺悟和努力很關鍵,你不放棄,世界就不會放棄你。”

4.2 社會意義:改變對殘障群體的刻板印象

翁忻怡的故事不僅是個人的奮鬥史,更是對殘障群體社會形象的一次重塑。通過她自信大方地展示假肢、創造就業機會幫助殘障人士融入社會,她正在改變公眾對殘障群體的刻板印象。

“大家之所以覺得好奇,不就是因為平時見的太少嗎?”去年開始,翁忻怡便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,一條記錄著她失去左邊身體後,”走出低谷,借助假肢重新站起來”的視頻在網上爆火,獲得了200多萬點贊,19萬評論,並在兩個月內吸引了30萬人關注.

翁忻怡從車禍廢墟到公益先鋒的奮鬥
翁忻怡從車禍廢墟到公益先鋒的奮鬥

光芒之旅

翁忻怡的故事,是一場從至暗時刻向光明燈塔的堅強跋涉。那場車禍,對她的影響是終生的,父母的心頭至今仍縈繞著難以消散的痛楚。但翁忻怡已選擇在命運的廢墟上,主動塑造一個全新的自我。在她看來,車禍改變的只是人生的軌跡,卻從未撼動她追求光明的決心。

“現在的我,只是換了一種生活方式,”她的聲音充滿力量,”如今的我,反而有一種使命感。未來,我會將更多殘障人士的就業問題考慮進來。抱著利他之心,去做利他之事,我相信所有的事情都會朝著光明的方向前進。”

“勇士腳下沒有絕路,懦夫眼前盡是懸崖。”這位在25歲花季失去左臂左腿的南寧女孩,靠著自強不息,在生命的廢墟之上重建起璀璨的人生殿堂。她不僅讓自己活得光芒萬丈,更以不屈的意志和廣博的愛心,點燃了無數身處困境者的希望之火。

翁忻怡的奮鬥歷程展現了人類精神的韌性與力量,她的故事證明:無論遭遇何種困難,只要有足夠的勇氣和決心,就能在廢墟中重建生活,甚至幫助他人找到希望的光芒。她的五年奮鬥史不僅是個人的涅槃重生,更是一曲生命強者的讚歌,激勵著每一個遭遇逆境的人勇敢面對困難,在黑暗中尋找光明。

Weiterführende Literatur:

Inserate vergleichen

Vergleiche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