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錄
產品:一款名為「七個甜筒」的冰淇淋。承諾:包裝上明確標示內含 7 支。這是對消費者的正式承諾,也是設定的「錨點」。
- 秘密行動:實際上,每個包裝內都放入 8 支。
- 消費者旅程:
- 首次購買:消費者打開包裝,數一數,發現有8支。第一反應是:「嗯?是不是裝錯了?賺到了!」
- 再次購買:出於好奇或驗證,再次購買,發現還是8支。心想:「這家公司的品管是不是有問題?總是多給?」
- 多次驗證:經過幾次購買,確認「總是會多一支」。認知轉變為:「這不是失誤,這是『隱藏的福利』!」
![[有片]增加銷售手段-錨定效應](https://findgirl.org/storage/2025/10/ds15.webp)
背後的心理學機制
這個案例是多種心理效應的協同作用:
- a. 錨定效應
- 錨點:包裝上明確的「七」。
- 影響:消費者的所有價值判斷都基於這個「七」。他們付出的金錢是為了購買「七」支冰淇淋,這是交易的基準。
- 參照物:那個多出來的「第八支」,就成了額外的、無法用價格衡量的「價值」。大腦會自動進行比較:「我花了買7支的錢,得到了8支的東西。」
- b. 驚喜與超預期體驗
- 行銷的核心從「滿足需求」升級為「創造驚喜」。消費者預期得到7支,結果得到8支,這創造了「正向預期落差」。
- 這種驚喜感會觸發大腦分泌多巴胺,產生愉悅感。這種愉悅感會與品牌緊密連結。
- c. 稟賦效應與損失厭惡
- 「稟賦效應」是指一個人擁有某物後,對其價值的評價會比擁有前大大增加。
- 當消費者打開包裝,發現那多出來的第八支時,在心理上會瞬間將其視為「我的」東西。如果商家失誤要求收回,他們會感到像「損失」了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一樣難受(損失厭惡)。這種「怕失去」的感覺加強了「佔到便宜」的真實感。
- d. 社會認同與口碑傳播
- 消費者發現這個「秘密」後,會產生強烈的分享慾望。為什麼?
- 展示聰明:「看我多厲害,發現了這個秘密!」
- 提供價值:「告訴你一個省錢/撿便宜的好方法,我對你好吧?」
- 社交貨幣:這成為一個有趣的談資,是極佳的「社交貨幣」。
- 這種人際間的口碑傳播,其可信度和影響力遠超任何昂貴的廣告。
- 消費者發現這個「秘密」後,會產生強烈的分享慾望。為什麼?
![[有片]增加銷售手段-錨定效應](https://findgirl.org/storage/2025/10/ds16.webp)
商家的精妙算計
- 成本極低:多送一支冰淇淋的成本可能很低,但用它來換取廣告效果、品牌忠誠度和銷量增長,性價比極高。
- 規避法律風險:包裝上寫「7支」,實際給「8支」,這是「優於承諾」,在法律上完全沒有問題。反之,如果寫8支給7支,就是欺詐。
- 塑造品牌形象:無形中將品牌塑造成「大方」、「不計較」的形象,建立了深厚的情感連結。
![[有片]增加銷售手段-錨定效應](https://findgirl.org/storage/2025/10/ds21.webp)
錨定效應的系統化應用與擴展
1. 對話框架錨點(引導式選擇)
- 案例:麵館問「加一個蛋還是兩個蛋?」
- 深度解析:
- 弱錨點:「要不要加蛋?」—— 這個錨點是「0」,參照物是「沒有蛋」。消費者很容易回答「不要」。
- 強錨點:「加一個還是兩個?」—— 這個錨點是「必須加蛋」,參照物是「1個」和「2個」。消費者的思維被強行拉入「數量選擇」的框架,忘記了「不加蛋」的選項。
- 應用:廣泛用於升級銷售、附加銷售。例如,咖啡店問「要大杯還是中杯?」(隱去小杯);麥當勞問「要不要試試最新的XXX?」。
2. 價格錨點(犧牲打與誘餌效應)
- 案例:手機定價(3000元 vs 4000元);超市紅酒(上千元 vs 幾百元)。
- 目的:不是為了賣掉最貴的,而是為了讓目標產品看起來更合理、更划算。
- 極端價格錨點:擺放一個價格極高的產品(如上千元的紅酒)。它的存在就是為了定義「天花板」,讓旁邊的中高價產品(幾百元)顯得「親民」。
- 誘餌產品錨點:推出一個與目標產品相似,但性價比明顯更差的產品。
- 電子版訂閱:$59
- 印刷版訂閱:$125
- 電子版+印刷版合訂:$125
- 這裡的「印刷版訂閱 ($125)」就是一個誘餌,它讓「電子版+印刷版合訂 ($125)」看起來無比超值,從而引導大多數人選擇這個最貴的選項。
- 降價錨點:標示「原價XXX,現價YYY」。「原價」就是那個強有力的錨點,讓消費者感知到巨大的價值落差。
3. 視覺與環境錨點
- 案例:高級餐廳會把菜單上第一頁設置為價格昂貴的「招牌菜」;服裝店櫥窗陳列最時髦、最貴的款式。
- 這些最先進入眼簾的「高價值」物品,設定了消費者對整個品牌或商店的「價值預期」。
- 當他們往後翻、往裡走,看到其他產品時,會覺得「哦,這個相對沒那麼貴」,從而提高了整體的客單價。
![[有片]增加銷售手段-錨定效應](https://findgirl.org/storage/2025/10/ds11.webp)
如何在自己的業務中應用?
- 定義你的核心產品/價格:這是你真正想賣掉的東西。
- 設置一個「錨點」:
- 數量錨:能否在承諾的基礎上,給一點「額外驚喜」?(如多送一份小樣、延長一點保固期)
- 價格錨:能否設置一個對比項?(如一個更貴的套餐、一個性價比稍差的版本)
- 對話錨:能否改變你的提問方式,從開放式問題改為封閉式選擇?(如從「您有什麼需要?」改為「您是想要A方案還是B方案?」)
- 測試與優化:觀察消費者的反應。哪種錨點最能促進銷售?不斷進行A/B測試。
現代行銷的競爭,不僅是產品和價格的競爭,更是「消費者認知」的競爭。誰能更巧妙地設定那個初始的「錨點」,誰就能在消費者做決策的起跑線上佔據先機。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