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錄
腎臟是人体內的一種器官,屬於泌尿系統的一部分,負責濾過血液中的雜質、維持體液和電解質的平衡,最後產生尿液經由後續管道排出體外;同時也具備內分泌調節血壓、刺激骨髓產生紅血球的功能。在正常成人人體中,具備兩枚腎臟,位於腰部兩側後方形如蠶豆,位於後腰兩側,大小約一個拳頭。它們的主要功能是過濾血液、排除多餘水分和代謝廢物(如尿素、肌酸酐)、調節電解質(如鈉、鉀、鈣)平衡、維持血壓穩定,並分泌重要的荷爾蒙(如促紅血球生成素EPO)。
那麼,當一個人因故必須切除一個腎臟,或選擇捐出一個腎臟時,身體會經歷怎樣的變化?這是一個涉及生理學、醫學和個人生活的複雜問題。
![[有片]人割掉1個腎臟身體會發生什麼事](https://findgirl.org/storage/2025/08/14-1.webp)
腎臟的基本認識
項目 | 數值(成人) |
---|---|
每顆腎重量 | 125–150 g |
全腎血流量 | 1.2 L/min |
腎元數量 | 0.8–1.2 百萬/顆 |
基礎GFR* | 90–120 mL/min/1.73 m² |
功能儲備 | 約 75 % 休息待命 |
腎臟縱剖示意(簡筆)
![[有片]人割掉1個腎臟身體會發生什麼事](https://findgirl.org/storage/2025/08/16-1.webp)
┌──腎上腺
│
┌──腎皮質(外層,過濾主力)
│ ├─腎小體
│ └─近曲小管
│
├─腎髓質(內層,濃縮尿液)
│ ├─腎錐體(8–18個)
│ └─腎乳頭
│
└─腎盂 → 輸尿管 → 膀胱
原因:為何需要切除一個腎臟?
移除一個腎臟在醫學上稱為「腎切除術」(Nephrectomy),其主要原因可分為兩大類:治療性 和 捐贈性。
原因類型 | 具體情況 | 說明 |
---|---|---|
治療性腎切除 | 惡性腫瘤(腎癌) | 最常見的原因。為了徹底清除癌細胞,防止擴散,需將病變的腎臟連同周圍部分組織一併切除。 |
良性腎臟疾病 | 如嚴重的腎結石合併反覆感染或腎功能喪失、阻塞性水腎導致腎臟嚴重萎縮、多囊腎引發的頑固性疼痛或併發症、無法控制的腎臟感染(如化膿性腎炎)。 | |
外傷 | 嚴重的車禍、墜落或穿刺傷導致腎臟嚴重破裂且無法修復,為保住患者性命,必須進行緊急手術切除。 | |
先天性異常 | 極少數情況下,發育異常的腎臟(如重度腎盂輸尿管交界處阻塞)若功能極差且引發症狀,也可能考慮切除。 | |
捐贈性腎切除 | 活體腎移植 | 出於自願,將一個健康的腎臟捐贈給因腎衰竭(如尿毒症)而需要移植的親屬或配偶。這是給予他人重生的偉大行為。 |
![[有片]人割掉1個腎臟身體會發生什麼事](https://findgirl.org/storage/2025/08/111-1.webp)
割掉一個腎臟的「好處」與「壞處」
這裡的「好處」與「壞處」需視情況而論,對於治療性切除和捐贈性切除,意義完全不同。
(一) 好處(Benefits)
- 治療疾病,挽救生命(對治療性切除而言):
- 對於腎癌患者,切除病腎是根治癌症最主要且最有效的方法,其好處遠大於保留一個病腎的風險。
- 對於因感染、結石或水腎而長期疼痛不適的患者,切除已無功能且是感染源的病腎,可以消除痛苦、預防全身性敗血症等嚴重併發症,大幅提升生活品質。
- 賦予他人新生(對捐贈性切除而言):
- 捐腎者雖承受手術風險與身體變化,但其行為能讓接受者脫離終身洗腎的痛苦,重獲健康與正常生活。這帶來巨大的心理滿足感和社會價值,是無可比擬的精神好處。
- 代償性增生(對所有單腎者而言):
- 這並非傳統意義的「好處」,而是身體強大的適應機制。剩下的那個健康腎臟會感知到工作負擔增加,並通過增大腎元(腎功能單位)的體積來提升整體功能,這個過程稱為代償性增生(Compensatory Hypertrophy)。通常在術後數週至數月內,單個腎臟的過濾功能可達到原有兩個腎臟總功能的70%-80%,這足以應付日常生理需求。
![[有片]人割掉1個腎臟身體會發生什麼事](https://findgirl.org/storage/2025/08/110-1.webp)
(二) 壞處/風險(Risks / Drawbacks)
長期來看,單腎患者的最大壞處是「腎功能儲備能力喪失」。雙腎者在遇到應激狀況(如嚴重感染、脫水、高血壓)時,可動用另一個腎臟的儲備功能;而單腎者的健腎已處於「全負荷工作」狀態,若再遭遇腎損傷因素,則更容易出現腎功能下降,具體潛在風險如下:
- 腎功能儲備降低:
- 這是核心的改變。雖然殘餘腎功能足以維持生命,但「預備容量」減少了。意味著在面對脫水、感染、疾病或服用腎毒性藥物時,單腎者的代償能力較差,更容易出現急性腎損傷。
- 長期慢性腎病(CKD)風險微幅增加:
- 大量長期追蹤研究顯示,活體捐腎者未來罹患末期腎病(ESRD) 的絕對風險非常低(約0.1%-0.5%),但相較於健康雙腎者,其風險確實有統計學上的微幅增加。這可能與腎單位超負荷工作(Hyperfiltration)數十年後,逐漸導致腎絲球硬化和功能緩慢下降有關。
- 高血壓風險增加:
- 腎臟是調節血壓的關鍵器官。研究發現,單腎者(尤其是捐腎者)未來發生高血壓的機率略高於同齡雙腎者。這需要長期監測和控制。
- 蛋白尿:
- 部分單腎者可能會出現輕微的蛋白尿(尿液中有蛋白質),這是腎絲球過濾壓增加的常見表現,需定期監測。
- 手術本身的風險:
- 任何大手術都伴隨風險,包括麻醉過敏、出血、感染、傷口癒合不良、血栓形成等。雖然現今多採用創傷較小的腹腔鏡手術,風險已大為降低,但仍無法完全避免。
- 心理影響:
- 尤其是捐腎者,可能會有「我只有一個腎臟了」的憂慮感,對身體變得更為敏感或焦慮。
權衡利弊: 對於治療性切除,權衡的標準是「疾病與生命的取捨」;對於捐贈性切除,則是「利他與自損的權衡」。在現代醫學的嚴格評估與把關下,這兩種情況的決策通常都是利大於弊。
![[有片]人割掉1個腎臟身體會發生什麼事](https://findgirl.org/storage/2025/08/113-1.webp)
特殊人群的額外壞處
老年人(年齡>60 歲)
老年人的腎功能本身已出現生理性衰退(eGFR 每年下降約 2mL/min/1.73m²),若再切除一個腎臟,健腎的代償能力可能不足,術後出現腎功能下降的風險更高。例如,一項研究顯示:60 歲以上單腎患者術後 5 年腎功能下降至<60 的比例為 12%,是 40 歲以下患者的 3 倍。因此,老年人是否適合單腎切除,需醫生更嚴格的評估。
兒童
兒童的腎臟仍在發育中,若因先天畸形(如腎母細胞瘤)切除一個腎臟,健腎雖可通過「生長代償」(腎臟體積增大、腎單位增多)維持功能,但長期來看,高血壓與腎功能下降的風險仍高於成人。例如,兒童單腎患者成年後的高血壓發生率約 15%,需長期跟蹤腎功能與血壓。
時間段:身體如何隨時間適應?
![[有片]人割掉1個腎臟身體會發生什麼事](https://findgirl.org/storage/2025/08/12-1-1024x651.webp)
身體失去一個腎臟後的適應過程是一個動態的、分階段的旅程。
護理重點:預防感染與避免腹壓增加
- 術後需保持創口清潔,避免沾水,以防感染(術後感染率約 2%-3%);
- 避免劇烈咳嗽、便秘等增加腹壓的行為,以防腹壁切口裂開或腎周血腫形成;
- 飲食以低鹽(每日鹽攝入<5g)、易消化為主,避免加重健腎負擔。
1. 手術急性期(術後0-1週)
- 身體狀態: 身體處於手術創傷的壓力下。殘存腎臟的功能可能因麻醉、疼痛、體液變化等因素暫時性輕微下降。
- 關注重點: 管理疼痛、監測生命徵象、確保排尿順暢、預防手術併發症(如出血、感染)。腎功能指標(如肌酸酐)會是密切監測的對象。
2. 代償增生期(術後數週至6個月)
- 身體狀態: 這是殘存腎臟發生代償性增生的關鍵階段。腎元細胞體積增大,腎臟整體過濾能力顯著提升。
- 數據變化: 腎絲球過濾率(eGFR)會從術後的低點快速攀升,通常在術後4-6週內達到一個新的穩定水平,約為術前雙腎總eGFR的70-80%,並在之後的幾個月內維持在這個平台期。
- 關注重點: 定期抽血和驗尿追蹤腎功能。開始建立保護腎臟的生活習慣(充足飲水、健康飲食)。
![[有片]人割掉1個腎臟身體會發生什麼事](https://findgirl.org/storage/2025/08/Blausen_0593_KidneyAnatomy_02.webp)
3. 長期穩定期(術後6個月以上)
- 身體狀態: 絕大多數單腎者會進入一個長達數十年、功能穩定的階段。殘存腎臟已完全適應單一工作狀態。
- 關注重點: 長期、規律的追蹤是此階段的核心。每年至少進行一次身體檢查,包括量血壓、驗血(肌酸酐、eGFR)、驗尿(蛋白尿)。目標是監控有無高血壓、蛋白尿或腎功能緩慢下降的跡象,並及時介入。
4. 老年期(65歲以上)
- 身體狀態: 隨著年齡增長,所有人的腎功能都會自然衰退。單腎者由於腎功能儲備本就較少,其腎功能下降的曲線可能比同齡人稍為陡峭,但絕不代表一定會走向洗腎。
- 關注重點: 更需要嚴格控制血壓、血糖、血脂,避免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藥(NSAIDs)等傷腎藥物,並與醫生密切合作管理健康。
單腎切除患者術後 1-6 個月腎功能指標變化(平均值)
時間點 | 血肌酐(mg/dL) | 腎小球濾過率(eGFR, mL/min/1.73m²) | 尿量(mL / 日) |
---|---|---|---|
術前(雙腎) | 0.85±0.12 | 105±15 | 1800±300 |
術後 1 個月 | 1.32±0.18 | 68±10 | 1600±250 |
術後 3 個月 | 1.25±0.15 | 72±9 | 1700±200 |
術後 6 個月 | 1.18±0.13 | 75±8 | 1750±200 |
![[有片]人割掉1個腎臟身體會發生什麼事](https://findgirl.org/storage/2025/08/19-1.webp)
數據與圖表:從研究看長期影響
以下圖表綜合了多項關於活體捐腎者(為最健康的單腎人群)的長期追蹤研究數據,能最純粹地反映移除一個健康腎臟後的影響。
圖表一:腎絲球過濾率(eGFR)隨時間變化
此圖表顯示了捐腎前後eGFR的典型變化軌跡。
eGFR (mL/min/1.73m²)
^
| /----------------------\ (單腎穩定平台)
120| / \
| / \
100| / \
| / \
80 | - - - - - - - - - - /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(雙腎基準線)
| /
60 | /
| /
40 | /
| /
20 | /
|_____________|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> 時間
術前 手術 6個月 10年+
急性期
- 說明: 術前雙腎eGFR約為100。術後急性期因壓力略有下降,隨後代償性增生啟動,eGFR快速上升並穩定在70-80的水平,長期維持。
圖表二:單腎者與健康對照組的末期腎病(ESRD)累積發生率
此圖表比較兩組人群最終需要洗腎或移植的風險。
累積發生率 (%)
^
|
1.5 | *****************
| * *
1.0 | * *
| * *
0.5 | * *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(對照組)
| * *
0.0 |____*_______________*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> 年齡
40歲 70歲
- 數據解讀: 雖然圖形放大顯示捐腎組(*號線)風險較對照組(虛線)為高,但請注意Y軸的刻度極小(0%-1.5%)。這意味著絕對風險的差異非常微小。大多數研究顯示,捐腎者終生發生ESRD的風險僅約0.5%-1%,而一般人群的風險約為0.2%-0.3%。
圖表三:單腎者與對照組高血壓發生率比較
(以60歲時的年齡組為例)
發生率 (%)
^
|
60 | *************
| *
50 | * *************
| * *
40 | * * ----------(對照組)
| * *
30 | * *
|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*___________> 組別
單腎組 對照組
- 數據解讀: 多項研究證實,單腎者隨年齡增長,發生高血壓的機率確實高於擁有雙腎的健康對照組。因此,從年輕時就注重血壓管理至關重要。
![[有片]人割掉1個腎臟身體會發生什麼事](https://findgirl.org/storage/2025/08/11-1.webp)
活體腎捐贈者術後 1 年、5 年、10 年腎功能與健康狀況
時間點 | 血肌酐(mg/dL) | eGFR(mL/min/1.73m²) | 高血壓發生率(%) | 蛋白尿發生率(%) | 腎功能下降至<60 的比例(%)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術後 1 年 | 1.15±0.14 | 76±9 | 5.2 | 1.8 | 2.1 |
術後 5 年 | 1.18±0.15 | 74±10 | 7.5 | 2.3 | 3.5 |
術後 10 年 | 1.22±0.16 | 72±11 | 9.8 | 2.8 | 4.8 |
上述研究同時調查了捐贈者的生活質量,結果顯示:術後 10 年,89% 的捐贈者表示「生活與捐腎前無明顯差異」,可正常工作、運動(如跑步、游泳)、生育,僅 11% 的患者因「擔心腎功能」而自覺生活質量下降,但並非由生理損傷導致。
此外,治療性切除患者的長期數據與捐贈者相似。例如,一項針對早期腎癌切除患者的 5 年跟蹤研究顯示:85% 的患者術後 5 年腎功能穩定,無癌復發,生活質量與健康人群無顯著差異。
![[有片]人割掉1個腎臟身體會發生什麼事](https://findgirl.org/storage/2025/08/Kidney_Cross_Section-767x1024.webp)
生活建議
割掉一個腎臟並非世界末日,而是一個人生階段的轉折點。身體擁有令人驚嘆的代償能力,能讓單一腎臟擔負起大部分的工作。然而,這也意味著你必須比擁有雙腎的人更加珍惜和愛護這個「沉默的寶貝」。
給單腎者的生活守則:
- 定期追蹤,絕不輕忽: 每年至少一次腎功能檢查(血壓、抽血、驗尿)是鐵律。
- 充足飲水,永不脫水: 每天攝取足夠水分(約2000cc,依個人狀況調整),幫助腎臟排出廢物。
- 健康飲食,減輕負擔: 採均衡飲食,避免過鹹、過油。除非醫生指示,否則不需極端低蛋白飲食,但應避免高蛋白攝取(如大量蛋白粉)增加腎臟負擔。
- 謹慎用藥,保護腎臟: 絕對避免自行服用來路不明的藥物、中草藥或偏方。看醫生時務必告知「我只有一個腎臟」,請醫生避免開立腎毒性藥物(如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、某些抗生素)。
- 控制三高,源頭護腎: 嚴格控制血壓、血糖和血脂,這是保護殘存腎功能最重要的方法。
- 保持健康體重: 避免肥胖,以減輕腎臟的過濾壓力。
- 適度運動,避免極端: 鼓勵規律運動,但應避免身體容易脫水或發生嚴重撞擊的極端運動(如職業拳擊、超馬等)。
![[有片]人割掉1個腎臟身體會發生什麼事](https://findgirl.org/storage/2025/08/Right_kidney.webp)
單腎患者的長期檢查計劃
檢查項目 | 術後 1-6 個月 | 術後 6 個月 – 1 年 | 術後 1 年以上 | 異常時處理原則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血常規(查貧血) | 每 1-2 個月 | 每 3 個月 | 每 6 個月 | 若貧血(血紅蛋白<120g/L),排查是否為腎性貧血,必要時補充鐵劑或促紅細胞生成素 |
血生化(肌酐、尿素氮) | 每 1-2 個月 | 每 3 個月 | 每 6 個月 | 若肌酐升高>20%,排查腎損傷原因(如藥物、感染),調整生活方式 |
eGFR(腎小球濾過率) | 每 2 個月 | 每 3 個月 | 每 6 個月 | 若 eGFR<60,需就腎內科就診,制定保護腎功能方案 |
尿常規(查蛋白、潛血) | 每 2 個月 | 每 3 個月 | 每 6 個月 | 若尿蛋白陽性,進一步查 24 小時尿蛋白定量,必要時用藥控制 |
血壓測量 | 每 1 個月 | 每 1-2 個月 | 每 3 個月 | 若血壓>140/90mmHg,就醫調整降壓藥 |
腎臟超聲(查腎大小、結石) | 術後 3 個月 | 術後 6 個月 | 每年 1 次 | 若發現結石>0.5cm,需就醫治療,預防梗阻 |
用藥管理:避免腎毒性藥物
單腎患者的健腎對藥物的代謝與排泄能力下降,需嚴格避免腎毒性藥物,用藥前必須諮詢醫生,並告知「單腎狀態」。常見的腎毒性藥物包括:
- 非甾體抗炎藥:如布洛芬、阿司匹林(長期大量使用)、萘普生,可能導致腎缺血與腎小管損傷;
- 部分抗生素:如慶大黴素、阿米卡星(氨基糖苷類)、兩性黴素 B,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,並監測腎功能;
- 造影劑:如 CT 增強掃描使用的碘造影劑,可能導致「造影劑腎病」,使用前需補充足量水分,必要時預防用藥;
- 中草藥:如關木通、廣防己(含馬兜鈴酸),已明確有腎毒性,需絕對避免。
![[有片]人割掉1個腎臟身體會發生什麼事](https://findgirl.org/storage/2025/08/Left_kidneys.webp)
常見誤解澄清 —— 單腎患者的「能」與「不能」
公眾對單腎患者存在許多誤解,如「單腎不能結婚生子」「單腎不能運動」等,這些誤解不僅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態,還可能導致過度保護或忽視管理。以下是幾個常見誤解的澄清:
誤解 1:單腎患者不能結婚生子
事實:多數單腎患者的生殖功能與雙腎者無異,可正常結婚生子。
- 男性患者:單腎狀態不影響精子的生成與質量,研究顯示:腎捐贈者術後的精子活力、數量與捐贈前無顯著差異,可正常使配偶受孕;
- 女性患者:孕期腎臟負荷會增加,但單腎患者若術前腎功能正常,孕期嚴格監測(每 1-2 個月查腎功能、血壓),多可順利妊娠與分娩。例如,一項針對腎捐贈女性的研究顯示:術後妊娠的成功率為 92%,早產率與普通孕婦無差異,僅需避免孕期高鹽飲食與劇烈運動。
![[有片]人割掉1個腎臟身體會發生什麼事](https://findgirl.org/storage/2025/08/Left_kidney.webp)
誤解 2:單腎患者不能運動,只能「養著」
事實:單腎患者術後 6 個月可逐步恢復運動,適度運動有益健康。
過度限制運動會導致體力下降、肥胖,反而增加高血壓與糖尿病的風險,不利於腎功能保護。單腎患者可選擇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,如快走、游泳、瑜伽等,不僅能增強體質,還能改善血管功能,幫助控制血壓。僅需避免「劇烈撞擊性運動」(如拳擊、橄欖球)與「超負荷運動」(如馬拉松),以防腎損傷。
誤解 3:單腎患者遲早會腎衰竭,需要透析
事實:多數單腎患者不會發展為腎衰竭,僅少數合併嚴重基礎疾病的患者有此風險。
如第三章數據所示:術後 10 年,僅 4.8% 的單腎患者出現輕度腎功能損傷(eGFR<60),發展為「終末期腎病」(需透析或移植)的比例僅 0.5%,遠低於普通人群中的腎衰竭發生率(約 1%)。只要長期堅持科學管理(低鹽飲食、定期檢查、避免腎毒性因素),多數單腎患者可終身維持正常腎功能,無需透析。
誤解 4:單腎患者需要「補腎」,多吃保健品
事實:目前無任何科學證據證明「保健品能補腎」,反而部分保健品含腎毒性成分,可能損傷健腎。
單腎患者的健腎功能正常,無需額外「補充」,只需通過均衡飲食(如適量攝入魚、蛋、奶)保證營養,避免服用不明成分的保健品(如「腎寶」「補腎丸」)。若確有營養缺乏(如缺鐵、缺維生素 D),需在醫生指導下補充,而非依賴保健品。
![[有片]人割掉1個腎臟身體會發生什麼事](https://findgirl.org/storage/2025/08/Slide42222.webp)
結語 —— 單腎不是「殘疾」,科學管理是關鍵
割掉一個腎臟,對身體而言是一次「重大調整」,但並非「災難」。從短期來看,術後 1-4 周身體會經歷創傷恢復與腎功能短期波動,但多可順利度過;從長期來看,85% 以上的單腎患者可終身維持正常腎功能,生活質量與雙腎者無異。
所謂的「壞處」,多數是「潛在風險」而非「必然結果」,且可通過科學管理規避:低鹽飲食預防高血壓,定期檢查早發現問題,避免腎毒性藥物保護健腎。與其擔心「少一個腎會怎樣」,不如學會「如何管理好剩下的一個腎」。
最後,無論是因疾病切除腎臟的患者,還是無私捐獻腎臟的志愿者,都應認識到:單腎不是「殘疾」,而是一種「特殊的健康狀態」。只要堅持科學管理,就能像正常人一樣工作、生活、享受人生。
總而言之,失去一個腎臟後,你依然可以過上充實、健康、長壽的生活。成功的關鍵在於「認知」與「行動」:認知到身體的變化,並以積極的行動來擁抱健康的單腎生活。
延伸閱讀: